我校参加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科教融汇工作研讨会

发布者:科技处发布时间:2024-05-27浏览次数:108

5月24日-25日,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教育研究会和江苏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共同承办的江苏省职业院校科教融汇工作研讨会在常州召开。数十所江苏院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扎实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走深走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推进科教融汇、融入科技创新、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做分享。我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潘红宁所长,科技处副处长陈玉萍参加了会议,并以《医药高职院校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探索》为题作了报告分享。研讨会主要会议精神如下:

一、教育、科技与产业关系正经历新转变

对于当前教育、科技与产业的关系,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提出了四个基本判断:一是高等教育正实现由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变;二是高校科技创新正实现由全面跟踪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转变;三是产业发展正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上中低端向中高端形态攀升的转变;四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正实现由科技、人才、创新的裂变向聚变的转变。袁靖宇认为,高水平高校的优势领域,是“从0到1”的基础研究。高校有意愿、有能力、也有后劲支撑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然而,现阶段高校发展关键业绩指标(KPI)依然是排名、获奖专利数、人才帽子和科技经费,而非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行业企业难题。高价值成果或专利相对较少,产业需求导向不够技术转移能力尤其是概念验证能力不够。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仍需扬长补短

会上,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邓志良介绍,第一轮双高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二是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院校更加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了服务意识和能力;三是师资队伍明显改善,高水平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效果,整体水平和高层次人才数量均有所提升;四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得到加强,高职院校与产业广泛合作,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五是形成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推动了整个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

在参与双高建设的项目遴选、中期检查及审计验收等环节,邓志良作为观察员深入参与并观察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双高校在发挥支撑、引领和推动作用不足,一些学校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改革;二是部分院校不会破解发展难题,任务落实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三是部分院校对双高建设任务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准确把握任务的核心需求;四是未能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针对这些问题,邓志良认为双高建设仍任重而道远。在即将到来的第二轮双高建设中,院校需要更加深入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方向,如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开放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以及创新国际教育合作等。同时,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应承担起推动的责任,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院校探究科教融汇新路径

科教融汇,核心要义就是要推动科技科研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汇聚,强调在动态融合过程中孕育科技创新加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职业院校在深入推进科教融汇上还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专家认为职业院校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对缺乏,科研团队的水平有待提升。技术转化率偏低,教科研联动不足,特别是科研未能充分反哺教学。从整体上看,当前职教资源和科教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正处于深层次的问题解决和瓶颈突破的关键时期。

如何破局?在新形势下,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和科教融汇的新挑战,职业教育需要大胆创新,职业院校要立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发展,奠定企业需求,精准把握科教契合点,探究融汇的新路径。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科教融汇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办学载体和内涵,成为新时期职业院校开拓发展新领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突破

  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江苏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取得的系列显著成果,会议将对全省高职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加快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会议现场